close
在新開的小店打包了兩包炒米粉回家,嚐起來味道還真不怎麼樣,不如我自已炒的,不至於到吞不入口的地歩,所以我還是一口口吃完了一盒。
默默吃著也想起和朋友共餐的經驗,一碗不太好吃的湯麵,兩口進肚後就放下筷子,怎麼也不願再吃一口,坐在對面的我有些尷尬,朋友看著我吃完一碗也要我別這麼勉強自已,而我,不覺得有那麼難吃,而且也不覺得勉強。
這已經是一種習慣,對食物不浪費的習慣。
很幸運的在我的那個年代,父母己有條件給我們一個不缺衣食的生活環境,但家庭教育也不允許浪費的行為,教育我們懂得珍惜。因此家裡每個人都對食物不挑剔也不浪費,誰也不會因為餐桌上的餐食不合味口而拒吃,更不會因為菜色不夠美味而批評。
那天妹妹回娘家吃飯,母女三人一桌子菜還真嚇壞人,難得的家常便飯引起了好胃口,沒人擔心會剩下菜飯,隨後就看到老妹自動裝起了第二天的便當,桌上的餐盤光光溜溜,果然是一家人,有著一家人的好習慣。
想起小學三年級那年的級任老師,總是在中午飯後檢查每一個同學的飯盒,不允許任何人在飯盒裡留下一根菜一粒飯,每天從媽媽手裡接過怎麼求情也不會減量的便當,於是少不了在背地裡大罵老師的不講理。依稀還能想起當時的場景,老師叉著腰站在一位總是剩飯的同學面前長篇大論,而那位女同學也總是和著淚水,一口口吞下老師口中也就是那便當裡父母的愛心、農夫的辛苦…。這位老師自然也給我留下相當的影響。
這樣的教育影響深遠,感謝自己被如此教育,不單在食物上,在生活上、生命裡也習慣了這種方式,於是沒有太過於貪心的要求,習慣了在現有中體會樂趣,習慣了珍惜眼前的擁有,並在這樣的生活態度中感覺到另一種實在。
默默吃著也想起和朋友共餐的經驗,一碗不太好吃的湯麵,兩口進肚後就放下筷子,怎麼也不願再吃一口,坐在對面的我有些尷尬,朋友看著我吃完一碗也要我別這麼勉強自已,而我,不覺得有那麼難吃,而且也不覺得勉強。
這已經是一種習慣,對食物不浪費的習慣。
很幸運的在我的那個年代,父母己有條件給我們一個不缺衣食的生活環境,但家庭教育也不允許浪費的行為,教育我們懂得珍惜。因此家裡每個人都對食物不挑剔也不浪費,誰也不會因為餐桌上的餐食不合味口而拒吃,更不會因為菜色不夠美味而批評。
那天妹妹回娘家吃飯,母女三人一桌子菜還真嚇壞人,難得的家常便飯引起了好胃口,沒人擔心會剩下菜飯,隨後就看到老妹自動裝起了第二天的便當,桌上的餐盤光光溜溜,果然是一家人,有著一家人的好習慣。
想起小學三年級那年的級任老師,總是在中午飯後檢查每一個同學的飯盒,不允許任何人在飯盒裡留下一根菜一粒飯,每天從媽媽手裡接過怎麼求情也不會減量的便當,於是少不了在背地裡大罵老師的不講理。依稀還能想起當時的場景,老師叉著腰站在一位總是剩飯的同學面前長篇大論,而那位女同學也總是和著淚水,一口口吞下老師口中也就是那便當裡父母的愛心、農夫的辛苦…。這位老師自然也給我留下相當的影響。
這樣的教育影響深遠,感謝自己被如此教育,不單在食物上,在生活上、生命裡也習慣了這種方式,於是沒有太過於貪心的要求,習慣了在現有中體會樂趣,習慣了珍惜眼前的擁有,並在這樣的生活態度中感覺到另一種實在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