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東南亞的大排檔、小吃攤的飲食招牌上,會看到一種叫作”老鼠粉”的名稱,看到這樣的字眼列在飲食菜單上,真的很難和香味四溢的美食聯想在一起,是什麼樣的東西會和老鼠扯上關係?

這是一種道地的客家人小吃,用米磨制而成,其實口感就和我們在台灣常吃的米台目相似,和一般的米麵主食一樣,或煮、或炒、也可乾拌,滑滑溜溜的在嘴裡滾動,咬起來又帶點彈性,如果不去細想它的名字,還真是一樣不錯的主食選擇。

之所以叫做”老鼠粉”,是因為它的形狀,就好像一截截短短尖細的老鼠尾巴。而本地客家人給了另一個更直接的名稱--就叫”嘅嘅”,並不是因為它咬下去會有”嘅嘅”的聲音,而是這東西除了像老鼠尾巴,直接以老鼠的聲音代表更生動,而這樣的食材名稱聽起來也可愛許多。

有華人的地方,基本上食物的食材和種類幾乎是大同小異,在台灣常吃到的麵、米粉、板條,這裡一樣都有,只是名稱在各地略有不同。我努力地回想其他的食物,還有什麼東西是這麼直接具像的取名?紅龜稞,棺材板…。

老鼠粉算得上是傳統小吃與當地特色,即便名字和美味可口扯不上一點關係,但卻是本地許多人的童年記憶,沿續著傳統與樸實的鄉土味,”老鼠粉”也好,”嘅嘅”也行,己經沒有人在意這名字是不是噁心,只記得那股有著濃濃親切感的味道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be8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